其实阿娘心里,总觉得女儿应该有更?好的前程,虽然四郎已经入朝为?官了,但茶阳这小地方,不?该困住七娘。
当然,四郎是?个很敦厚的孩子,与七娘也算青梅竹马,如果七娘愿意,家里不?会反对?这门亲事。
于是?来问银素:“你觉得表兄怎么?样?”
银素脑子里一片茫然,“哪位表兄?”
阿娘说:“四郎义节啊。”
银素红了脸,“他呀……我看他,像家里的阿兄一样,这事断不?能成。”
孩子不?愿意,实在没有办法,阿娘与舅母说了,舅母很失望,“我们也替四郎说合亲事,可无论哪家女郎,他都不?怎么?上心的样子。上月写信去长安问他,说起七娘,他竟是?愿意的,所以我才来与你商谈。”顿了顿又道?,“且不?要回绝,再让七娘思量思量,到底亲上加亲靠得住,四郎的人品自?是?不?用怀疑的,我敢打?保票,一定会对?七娘好。”
舅母还在坚持,银素没往心里去。表兄是?对?她很好很好,但她实在不?曾对?他动过男女之?情,因此也只是?嘴上应着,含糊过去了。
后来有一日,长安的辛家托人来替家中五郎求亲,大媒与辛家主母相熟,又是?阿娘闺中的手帕交,含笑说:“郑家有个识文断字的七娘,名声早就传到长安去了,我受人之?托来说合,那辛五郎虽然是?庶出,却自?小养在嫡母身边,辛家对?嫡庶是?一视同仁的,从来没有偏私。且辛五郎才高八斗,十二岁便名动长安,这样的小郎君,不?是?与咱们七娘正相配吗。”
阿娘听后,多少有些不?称意,“好好的,嫁个庶子……”
可躲在帘后的银素心里却愿意,忍不?住道?:“我听说过那位辛五郎,书房中还有他写的《上都赋》呢。”
此言一出,大家都明?白了,大媒忙道?:“出身要紧,人品才学难道?不?是?更?要紧?辛家是?世?家大族,子弟原就比别人高一等,再说辛家还有一条家规,儿郎三十岁之?前不?得纳妾,多少人家女郎都冲着这条家规想嫁进?辛家,可惜人家看不?上。如今年月你我都知道?,前脚娶新妇,后脚妾进?门的不?在少数,我们七娘性情温和,哪里对?付得了那些狐媚女子。有了这条家规,舅姑不?催促,且又收住了郎子的心,依我说实在是?门好亲事,你说呢?”
如此一来,连阿娘都被说动了,又追问了一句:“果然有这条家规?”
大媒说是?,“我与辛家妯娌都相熟,这些年就是?看着她们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,那还错得了?”